打算读研究生?这些中大人总结的“套路”再不看就晚了
或许无数次想过成功,也想过失败
但从未想过轻易放弃
在漫漫“研路”上有一批保研的人
他们在这场“信息战”中脱颖而出
我们邀请了六位不同特点的保研者来分享心得
希望这把利剑也能传递给每一位还在“研路”上奋斗的人
平定内心的兵荒马乱
如果你不确定是否要费大量精力
参加外校推免夏令营
或许可以看她——
保研本校本专业
姓名:梁泳嘉
年级:2015级本科
专业:海洋科学学院 海洋地质专业
最终保研去向:中山大学 海洋地质专业
保研时间规划
我较早树立了保研本校本专业的目标,主动联系老师跟着做项目或和老师去参加学术会议等活动;大三上学期开始具体着手准备和联系导师。大部分面试有英语自我介绍和问答环节或翻译英文文献,平时多看中外文献,练习英语口语。因为目的明确,所以也没有分心去参加其他学校的夏令营和推免面试,只参加了本校九月推免。学弟学妹们越早确定想法越有利,因为首先要保证专业课、四六级英语成绩过关,学习并没有捷径;如若到大三才突发保研的想法是较仓促的。
在专业选择上,主要看个人兴趣,我很喜欢海洋地质专业。其次自己还有很多精细的专业知识没有学,所以没有选择跨专业。提前了解意向专业的国内外研究趋势,根据师资力量、研究方向的优劣综合考虑哪个学校更适合自己,并不是一味的按照学校排名做选择。
一是在跟老师做科研的过程中,对本专业老师以及他们的科研成果更了解,导师的三观以及为人处世的风格是否和自己相契合很关键。在研究生阶段,学生和导师之间的相处和沟通会比本科期间频繁,如果不合,导师很累学生也累。二是生活优势,如不用再花过多时间适应新环境。
我大一时参加过院大学生创新项目,通过参与这些科研项目,有助于提前培养科研能力。竞赛方面,我主要参加公益和歌唱比赛,提高综合实力和心理素质,而且可以丰富课外生活,劳逸结合。这些经历是加分项,让你脱颖而出,特别是科研和实践方面的经历,能侧面让面试老师知道你是有备而来。
如果你还在出国和保研之间徘徊
或许可以看她——
姓名:邓淋穗
年级:2015级本科
专业:数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
最终保研去向:中国人民大学统计与大数据学院 统计学专业
我大一入学时就确定继续深造的理想,大二决定选择力争保研。保研准备包括两个层面,一是平时的积累,一是为了夏令营而去专门准备。我大概4月份开始进行夏令营的准备,因为我申请的是联合培养项目,所以我着重准备了英语。
对我们专业而言,建议要好好学习,大一时候的基础课(数学分析、几何代数)是重中之重,不仅是绩点问题,这两门课学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后面课程的学习效果。当然绩点排名也要保持住,因为在入营的时候绩点是很重要的。如果基础不是很好,可以提早规划复习。我们学院微信公众号会发“保研专栏”:师兄师姐分享保研经验,可以提前了解。
首先是专业和方向的选择。我本科专业是数学与应用数学,学习过程中通过参加数据分析类的竞赛,发现自己更适合统计专业,因此确定了之后读研的方向。
其次是确定保研学校。二月份该项目刚出通知时,两年人大+两年德克萨斯A&M,最后一年写论文,虽然时间紧张,但发两个学校的博士学位还是吸引了我,因此很早就决定要选择它(如果像我一样想出国,但担心自己一个人不能很好地适应国外生活,可以多关注这种联合培养的项目)。
时常有状况之外的事情发生,不同学校和院系的夏令营时间不同,可以先选择申请发布夏令营通知比较早的,不要只等着自己的理想院校。
如果时间上有冲突可以和对方院校沟通,一定要在开营之前通知学校,不要玩失踪,这对学弟学妹今后的申请影响很大。
专业课的准备:不同的专业差别很大,我参加过的考试基本上就是数分几代加很少一部分其他内容的考试,据同学所说,数学方面可以看看考研的材料。
申请材料:我参加的项目在申请时需要写PS、CV等资料,我写好之后会和同学一起互相帮忙修改。
我参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,跟着师姐做了一个关于直播教育的项目,这些尝试能让你意识到自己的兴趣所在,在只有面试的夏令营中会显得比较重要。而且如果有项目,在面试之前要想清楚自己在团队里做了些什么,这个项目有何贡献,要讲得出充实的内容,不然有项目反倒是扣分项。
如果你还在犹豫要不要跨专业
或许可以看她——
跨专业保研清华大学
姓名:孙天宇
年级:2015级本科
专业:传播与设计学院 新闻学专业
最终保研去向:清华大学法学院 法律硕士(非法学)专业
一是因为自己在高中的时候就想要学法律,机缘巧合读了新闻,读得还挺开心的,所以就没有转专业,但如果有机会的话,还是不想放弃。二是跟个人性格有关系,对很多东西都充满好奇,想去不同的领域探索。所以大二下大三上的时候决定跨专业学法律。
①听师兄师姐讲(有经验分享会),了解了保研的大概流程、应该如何准备等,有个大方向 。
②关注保研公众号:用于获取每个阶段保研政策的信息。
③关注目标学校的网站:先浏览历年通知的时间推测今年的,材料提前准备。
④关注网上问答平台:更具体地了解怎么准备目标学校的考核。
①专业课复习:对于跨专业到法学,准备时一是可以多看一些法学入门书,法理学、法制史的也可以涉及一些;二是一定要关注社会热点(社会民生、有法律争议的案件等),多看评论,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,力求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;三是要提高自己的英语,特别是口语水平(很多学校都有英文面试);四是复习也要有针对性,可以先去查一下目标学校往年考试的内容(比如人大和北大会考一些类似MBA联考的那种逻辑推理题,还会有一些数学逻辑)
②教材选择:没有教材,是通过询问师兄师姐以及去网上搜集资料自己看的。感觉对自己的复试有帮助的书《论法治:历史、政治与理论》《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》《政法笔记》等,以及当时的一些时事评论。
③申请材料中比较有说服力的东西有专业成绩、英语成绩(英语成绩高是加分项,如果四六级不够高,可以在夏令营之前考雅思托福)、获奖证书(很多学校都规定最多交几张,选择最有价值的。一般来说,大二是能拿比较多获奖证书的时候,如果大二没有很多,大三再去参加一些比赛、投稿。)
④面试:辩论赛或者小组讨论时,如果能够真正地融入并推动讨论,且在讨论中展现自己的视野和逻辑框架,就会是很好的表现。个人面中,我觉得思路清晰、回答问题有层次是很重要的。其次是要进入一个“讨论”的氛围,在和老师的对话中,能体现出你是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的。
如果你还不确定哪个学校更适合自己
或许可以看他——
北京大学夏令营保研
姓名:公晨
年级:2015级本科
专业:中山医学院 康复治疗学专业
最终保研去向: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学技术(康复治疗)专业
关于保研的准备,大一大二成绩都是专业第一,保研和出国求学,最终选择了前者。三月本专业师兄师姐给我们开了升学就业经验分享会之后,我开始着手联系导师。联系导师前基本会通过多方渠道去了解医院、科室、研究方向等,大部分老师回复邮件都很快。成绩较好并且有意愿的同学,可以尽早开始,于各个院校夏令营的开始前准备好各种材料,比如个人简历、证件照、获奖证明扫描件等。
是否联系导师,多取决于所报考的学校。比如我报考北大,在我们专业其实先不选导师,但发邮件不会很费时,让老师提前看到你优秀的简历有所印象,这并无不妥。导师及其团队招生名额有限甚至不招,如果录取后不能选择心仪导师就会比较被动。总之,联系导师有助于你在保研中抢占先机,同时也说明你已经在保研这场信息战中做好了准备。
我在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后选择了北大。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,但是借助于北大的宽阔平台,毕业后的选择会更多,再加上我又是山东人,离北京近。
笔试大多是文献阅读和翻译,面试就两个关键词:按部就班+随机应变。我科研经历不是很丰富,面试时老师也没有深究。如果说有值得注意的方面,就是面试前多打印几张简历,并且针对简历里的内容提前准备好答案,老师很有可能会根据你简历的内容设中英文问题,回答尽量逻辑严谨,总之在面试中要主动一点。
想对志于保研的学弟学妹说的话
保研路漫漫,更多的可能是对未知的迷茫。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,然而不管因为什么样的机缘巧合去了哪里,关键的是认识自己,认清自己的想法,不在紧凑的接二连三的夏令营奔波中迷失。其实保研不是结束,恰恰是开始,当你明白自己为什么读研,要不要读博的时候,这条路才真正开始了。
如果你偏科、成绩“两极分化”
或许可以看他——
保研本校
姓名:陈哲
年级:2015级本科
专业:中国语言文学系 汉语言文学专业
最终保研去向:中山大学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
正常情况下,有一些保研要求(如奖学金)获取只能在大三之前完成,大三学年奖学金的评比则在保研之后才进行。课程成绩大概是最重要的因素,但我也不是门门都学得好,认真程度其实也和个人兴趣有关,我似乎是保研排名前二十的人里专业课考过最多80分以下的人。可见像6个学分的公共课也不容小觑。成绩单“两极分化”,但依然保持了还算不错的排名,所以某门课学得稍稍逊色的同学不要灰心呀。
中大中文系一直是国内文字学研究的重镇,排名靠前,师承、实力、氛围都比较好;有个善于启蒙的好导师也很重要,我的导师学术水平高,又很为我着想,我们相处得很好,所以以后学习做研究都会比较自由快乐。关于专业,之前就有相关的兴趣,大一开始受导师影响,并且经过大创项目实践接触这个学科之后发现比较适合自己,便渐渐确立了这个方向。
虽然机会有时候会给没有准备的人,但有准备的人运气一般不会太差。没有科研、实践和竞赛等经验的同学也能顺利保研,当然,好的项目对自己总体能力的提升和以后的发展还是很有帮助的。
老师曾给自己撰过一副对联“破茧还需先结茧,预流期在不随流”,我很受启发。“预流”是陈寅恪先生借用佛家的话来指把握学术前沿的意思。
期待走学术之路,身体健康第一位,做学问拼命不如百岁 。
如果你在担心交换学习会不会耽误保研
或许可以看她——
保研清华大学
姓名:何思萌
年级:2015级本科
专业:法学院 法学专业(辅修:翻译专业)
最终保研去向:清华大学法学院 比较法与法文化学专业
为什么会选择现在的方向呢?
我选择的比较法学方向,是一个比较冷门、偏历史的学科,属理论法。有些专业很热门,但真的不适合自己。我之前做过经济法方向的创新训练,写过环境法方向的文章,做了不少科研、调研,发现都不喜欢这些方向。只有在读中法史、外法史或者是法制沿革,偏理论或者史学的书目时,才觉得静心。我也担心过就业,从我在台湾交换开始一直焦虑到今年3月份。但转念一想研究生重点还是做学问,无法热爱是很难熬下去的,读书就读点喜欢的吧。
建议要看学院安排,我很支持出去交流,只要能顺利毕业,搞定学分转换等问题,多一个经历是非常好的。我在台湾清华大学交换时,所长给我写了一封推荐信。巧的是,所长也跟北京清华大学很熟,冥冥中的缘分!
每个学校、每个学院的要求都不一样。要找对人,找对教材,问清楚流程。教材方面可以准备dream school的教材,我自始至终用的是清华的教材,基本上可以覆盖,每个领域也一定有自己最经典的著作。除非非常了解,面试的时候一定不要随便说自己读过什么,我提了一本书,面试老师直接追问了那本书某一章某一节某个观点。
我大一的时候修了古典典籍翻译,翻译《诗经》《道德经》之类,这也是我选比较法的原因。只有让别人都明白自己的东西,或者自己很明白别人的东西,才能知道那是什么。想真正去认识,就要摆脱自己一开始的认识,到另一个语境去。翻译很有趣,比如“爱尔兰的蛇”就是“傻瓜都知道不存在的事”。
你走过的路,永远不会背叛你。一定要做选择的,也一定会做错选择的,但不要怕。
“研路”上的你从来不孤单
念念不忘,必有回响
--- iSYSU ---
采访:杨新颖、黄子明
整理:杨新颖、黄子明、唐艳丽
鸣谢:梁泳嘉、陈哲、孙天宇、何思萌、邓淋穗、公晨
责任编辑:马晓悦
初审:李劲峰、陈凌
审核发布:陈建洪
欢迎投稿&加入我们
isysu@mail.sysu.edu.cn
为分享保研经验的学霸点赞↓